尨茸
基本解释
词条:『尨茸』
拼音:lóng róng
注音:ㄌㄨㄥˊㄇㄤˊㄇㄥˊㄆㄤˊ ㄖㄨㄥˊ
解释:丛杂﹐杂乱。
古代诗词
先秦.先秦无名.狐裘歌:「狐裘尨茸。」
宋代.梅尧臣.幽庙:「尨茸毛尚存,独使尾徒大。」
宋代.王十朋.月上人以拳石植海松莳菖阳于四际苍姿秀色钟清气于几案间以为梅溪之野人赠兼惠诗章因与酬唱凡四首 其一:「枕水一拳形崒嵂,凌云三干色尨茸。」
基本字义
尨lóng(ㄌㄨㄥˊ)
1、古同“龙”。
其他字义
尨máng(ㄇㄤˊ)
1、多毛的狗。
2、杂色:“衣之尨服。”
其他字义
尨méng(ㄇㄥˊ)
1、〔尨茸〕蓬乱的样子,如“孤裘尨尨。”
其他字义
尨páng(ㄆㄤˊ)
1、古通“庞”,高大:“虎见之,尨然大物也。”
2、姓。
基本字义
茸róng(ㄖㄨㄥˊ)
1、草初生纤细柔软的样子:绿茸茸的草地。
2、细柔的毛、发:“半脱紫茸裘”。茸毛。
3、指“鹿茸”(带细毛的才生出来的鹿角,可入药):茸客(指鹿)。参(shēn)茸(指人参和鹿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