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狐
基本解释
词条:『火狐』
拼音:huǒ hú
注音:ㄏㄨㄛˇ ㄏㄨˊ
解释:赤狐的通称。产于我国东北等地。
古代诗词
宋代.黄庭坚.次韵答张沙河:「人烟犬吠西山麓,鬼火狐鸣春竹丛。」
明代.叶杞.感衷二十四韵(记脱脱征高邮召还事):「火狐翻啸聚,海鳄复喧豗。」
宋代.蔡如松.国师南岩诗:「群凶睨目暗招邀,起火狐鸣乘月黑。」
明代.王泽.姑苏感事(二首):「覆蕉鹿在宁非梦,篝火狐鸣竟不灵。」
元代.张翥.萤苑曲:「至今落日行人路,鬼火狐鸣隔烟树。」
基本字义
火huǒ(ㄏㄨㄛˇ)
1、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火力。火烛。火源。火焰。烟火。火中取栗(喻为别人冒险出力,而自己吃亏上当,毫无所获)。
2、紧急:火速。十万火急。
3、指枪炮弹药等:火药。火炮。
4、发怒,怒气:火暴。火性。
5、中医指发炎、红肿、烦躁等的病因:肝火。毒火攻心。
6、形容红色的:火红。火腿。
7、古代军队组织,一火十个人。
8、姓。
基本字义
狐hú(ㄏㄨˊ)
1、哺乳动物的一属,形状略像狼。毛赤黄色,性狡猾多疑,遇见攻击时肛门放出臭气,乘机逃跑。皮可做衣服(通称“狐狸”):狐臭(腋下臭气)。狐肷(狐腋下和腹部的毛皮)。狐疑(多疑)。狐媚(曲意逢迎,投入所好)。狐死首丘(传说狐狸将死,头必向出生的山丘。喻不忘本,亦喻对故乡的思念)。
2、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