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墀
基本解释
词条:『龙墀』
拼音:lóng chí
注音:ㄌㄨㄥˊ ㄔˊ
解释:
1.犹丹墀。
2.借指皇帝。
3.法坛,道场。
古代诗词
唐代.韩偓.同年前虞部李郎中自长沙赴行在余以紫石砚赠:「蓬岛侍臣今放逐,羡君回去逼龙墀。」
唐代.韩偓.梦中作:「紫宸初启列鸳鸾,直向龙墀对揖班。」
唐代.韩偓.鹊:「高处营巢亲凤阙,静时闲语上龙墀。」
唐代.黄滔.奉和翁文尧十九员外中谢日蒙恩赐金紫之什:「面蒙君赐自龙墀,谁是还乡一袭衣。」
宋代.陆游.得赵若川书因寄:「龙墀对策言伤直,山邑迎亲计未疏。」
基本字义
龙(龍)lóng(ㄌㄨㄥˊ)
1、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2、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龙。
3、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龙颜。龙体。龙袍。
4、姓。
基本字义
墀chí(ㄔˊ)
1、台阶上的空地,亦指台阶:丹墀(用红漆涂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