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铗
基本解释
词条:『鸣铗』
拼音:míng jiá
注音:ㄇ一ㄥˊ ㄐ一ㄚˊ
解释:鸣剑。比喻别后的殷切思念。
古代诗词
宋代.刘翰.余久客都城秋风思归作楚语和吴郎采菱叩舷之:「扶长剑兮增慨,复鸣铗兮成音。」
明代.王世贞.闻袁鲁望登第志喜却寄:「虎丘池头与君别,片片寒霜走鸣铗。」
元代.范梈.奉和效古意醉歌:「吴南水远春似画,欲行未行可奈何!莫使风雷寄鸣铗,莫叹羊裘堕烟雪。」
明代.薛蕙.鲍参军:「揽弓引鸣铗,行行遂徂征。」
明代.郑善夫.送司徒孙公归安陆五十韵:「悢悢悲鸣铗,奄奄叹守雌。」
基本字义
鸣(鳴)míng(ㄇ一ㄥˊ)
1、鸟兽或昆虫叫:鸣啭。鸣唱。鸣叫。鸣禽。鸟鸣。
2、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鸣响。鸣奏。孤掌难鸣。
3、声明,发表意见、情感:鸣谢。鸣冤。百家争鸣。
4、闻名,著称:“以文鸣江东”。
基本字义
铗(鋏)jiá(ㄐ一ㄚˊ)
1、冶铸用的钳:火铗。铁铗子。
2、剑。
3、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