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纱石
基本解释
词条:『浣纱石』
拼音:huàn shā shí
注音:ㄏㄨㄢˋ ㄕㄚ ㄕˊㄉㄢˋ
解释:
1.亦作"澣纱石"。
2.石名。相传西施在其上浣纱,故名。
古代诗词
唐代.王轩.附:王轩题西施石诗:「今逢浣纱石,不见浣纱人。」
南北朝.庾信.和赵王看妓诗:「长思浣纱石。」
宋代.王铚.诗送韩简仍学官于临浦呈劝其重修四子祠:「谪仙亦赋浣纱石,至今翠绢不停织。」
宋代.晃冲之.与秦少章题汉江远帆五首:「石似浣纱石,江如濯锦江。」
唐代.李白.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纱石:「若到天涯思故人,浣纱石上窥明月。」
基本字义
浣huàn(ㄏㄨㄢˋ)
1、洗:浣衣。浣纱。浣雪。浣濯。
2、中国唐代定制,官吏十天一次休息沐浴,每月分为上、中、下浣,后借作上旬、中旬、下旬的别称。
基本字义
纱(紗)shā(ㄕㄚ)
1、用棉麻纤维、化学纤维等纺成的细缕,用它可以捻成线或织成布:棉纱。纺纱。
2、经纬线稀疏或有小孔的纺织品:羽纱。窗纱。纱布。纱帽(古代文官戴的一种帽子,后作官职的代称。亦称“乌纱帽”)。
3、像纱布的:铁纱。塑料纱。
基本字义
石shí(ㄕˊ)
1、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石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2、指石刻:金石。
3、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石。药石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
4、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5、姓。
其他字义
石dàn(ㄉㄢˋ)
1、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