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仁
基本解释
词条:『核仁』
拼音:hé rén
注音:ㄏㄜˊㄏㄨˊ ㄖㄣˊ
解释:
1.动植物细胞核中的球状体,在显微镜下折射率较强,数目多少不等,由核蛋白﹑核酸等组成。在细胞分裂前期消失,后期重新出现。
2.果核中的仁。
古代诗词
明代.徐渭.伯子云亭有千叶石榴忽作一房如拳:「有蕡榴核仁,无忝竹丛义。」
清代.张晋.续李舒园元沪读郁离子诗十二首 其十一:「核仁虽幺微,枝干若可睹。」
基本字义
核hé(ㄏㄜˊ)
1、果实中坚硬并包含果仁的部分:桃核。杏核。
2、像核的东西:核细胞。核酸。核心(中心)。结核。原子核。核子。核反应。核武器。
3、仔细地对照、考察:核定。核计。核实。核算。核查。
4、翔实正确:其文直,其事核。
其他字义
核hú(ㄏㄨˊ)
1、义同(一),用于某些口语词,如“杏核儿”。
基本字义
仁rén(ㄖㄣˊ)
1、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仁义(a.仁爱与正义;b.通情达理,性格温顺,能为别人着想)。仁爱。仁政。仁人志士(仁爱有节操的人)。仁义礼智(儒家的伦理思想)。仁至义尽。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2、果核的最内部分或其他硬壳中可以吃的部分:核桃仁儿。
3、姓。
中英翻译
翻译:nucleolus
nucleolus*[nju:'kli:әlәs]
n. 核, 细胞核, 核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