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箬
基本解释
词条:『黄箬』
拼音:huáng ruò
注音:ㄏㄨㄤˊ ㄖㄨㄛˋ
解释:黄色的箬叶。
古代诗词
宋代.苏轼.调笑令:「青蓑黄箬裳衣。」
宋代.苏辙.赠写真李道士:「金章紫绶本非有,绿蓑黄箬甘长贫。」
宋代.苏辙.乘小舟出筠江二首:「红饭白醪供醉饱,青蓑黄箬可缠包。」
宋代.苏辙.效韦苏州调啸词二首:「青蓑黄箬裳衣,红酒白鱼莫归。」
清代.邱晋成.普茶次金鹤筹都转韵三首 其二:「黄箬包籯充国贡,绛纱裹璧数蛮珍。」
基本字义
黄huáng(ㄏㄨㄤˊ)
1、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颜色:黄色。黄昏。牛黄。黄澄澄。信口雌黄。
2、特指中国黄河:黄灾。治黄。黄泛区。
3、指“黄帝”(即“轩辕氏”,传说中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黄老(黄帝和老子)。炎黄子孙。
4、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事情黄了。
5、姓。
基本字义
箬ruò(ㄖㄨㄛˋ)
1、一种竹子,叶大而宽,可编竹笠,又可用来包棕子:箬竹。箬笠。箬帽。箬席。
2、箬竹的叶子。
3、笋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