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德
基本解释
词条:『龙德』
拼音:lóng dé
注音:ㄌㄨㄥˊ ㄉㄜˊ
解释:圣人之德;天子之德。
古代诗词
唐代.陈陶.将进酒:「灵鳌柱骨半枯朽,骊龙德悔愁耕人。」
唐代.高适.玉真公主歌:「常言龙德本天仙,谁谓仙人每学仙。」
唐代.沈佺期.郊庙歌辞·享龙池乐章·第三章:「龙池跃龙龙已飞,龙德光天天不违。」
南北朝.沈约.梁明堂登歌 歌青帝辞:「龙德司春。」
宋代.王安石.骅骝:「龙德不可系,变化谁能谋。」
基本字义
龙(龍)lóng(ㄌㄨㄥˊ)
1、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2、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龙。
3、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龙颜。龙体。龙袍。
4、姓。
基本字义
德dé(ㄉㄜˊ)
1、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备。度德量力。德高望重。
2、心意,信念:一心一德。
3、恩惠:德施。德泽(德化和恩惠)。德惠。感恩戴德。
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