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滞
基本解释
词条:『昏滞』
拼音:hūn zhì
注音:ㄏㄨㄣ ㄓˋ
解释:昏乱而不顺畅。
古代诗词
宋代.苏轼.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初缘厌粱肉,假此雪昏滞。」
宋代.袁燮.谢吴察院惠建茶:「此物雪昏滞,敏妙如破竹。」
宋代.王洋.因与伯氏同一僧话武夷事作诗追寄之:「游占晴爽恶昏滞,官去此法当伶俜。」
宋代.董嗣杲.庐山中闻桂香忆游茅山时梦中游桂花下:「飞泉涌潮响,真可涤昏滞。」
宋代.曾几.造侄寄人面毛竹杖四:「块然守蓬蒿,何以破昏滞。」
基本字义
昏hūn(ㄏㄨㄣ)
1、天刚黑的时候:黄昏。昏晓(朝夕。亦指明暗)。昏定晨省(xǐng)(人子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晚上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
2、暗而无光:昏暗。昏黑。
3、惑乱:昏愦。昏聩。昏庸。
4、神智不清楚或失去知觉:发昏。昏厥(亦称“晕厥”)。昏乱。
5、古同“婚”,婚姻。
基本字义
滞(滯)zhì(ㄓˋ)
1、凝积,不流通,不灵活:停滞。滞留。滞销。滞空。呆滞。滞产(产妇临产后总产程超过30小时者)。滞针。滞下(痢疾的古称)。
2、遗落:“此有滞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