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旟
基本解释
词条:『龙旟』
拼音:lóng yú
注音:ㄌㄨㄥˊ ㄩˊ
解释:龙旗。借指皇帝。
古代诗词
唐代.许浑.骊山:「凤驾北归山寂寂,龙旟西幸水滔滔。」
元代.王逢.任月山少监职页图引:「转顾飞虎飞龙旟,锼耳者殿帕首驱。」
明代.胡应麟.寄李景颖:「凤吹金门寂,龙旟玉座閒。」
明代.王立道.南巡歌八首次韵 其六:「苍梧云深悲帝心,龙旟春向湘江浔。」
基本字义
龙(龍)lóng(ㄌㄨㄥˊ)
1、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2、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龙。
3、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龙颜。龙体。龙袍。
4、姓。
基本字义
旟yú(ㄩˊ)
1、古代画着鸟隼的军旗:“鸟隼为旟。”
2、泛指旗帜:旌旟。
3、扬起,翘起:“匪伊卷之,髮则有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