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雉
基本解释
词条:『黄雉』
拼音:huáng zhì
注音:ㄏㄨㄤˊ ㄓˋ
解释:见"黄鲤"。
古代诗词
宋代.黄庭坚.和答魏道辅寄怀十首:「云黄雉兔伏,霜鹘莫空拳。」
宋代.陈造.寄兴化徐尉二首:「宾俎仍黄雉,书窗了白驹。」
明代.王立道.瓶山先生廉察广西作五岭行奉赠:「近闻黄雉阻越裳,行遣楼船下漓水。」
基本字义
黄huáng(ㄏㄨㄤˊ)
1、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颜色:黄色。黄昏。牛黄。黄澄澄。信口雌黄。
2、特指中国黄河:黄灾。治黄。黄泛区。
3、指“黄帝”(即“轩辕氏”,传说中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黄老(黄帝和老子)。炎黄子孙。
4、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事情黄了。
5、姓。
基本字义
雉zhì(ㄓˋ)
1、鸟,雄的羽毛很美,尾长;雌的淡黄褐色,尾较短。善走,不能久飞。肉可食,羽毛可做装饰品。通称“野鸡”。
2、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3、城墙:雉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