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亭
基本解释
词条:『龙亭』
拼音:lóng tíng
注音:ㄌㄨㄥˊ ㄊ一ㄥˊ
解释:
1.即香亭。结彩为亭以盛香炉。也称香舆﹑香车。
2.即龙庭。朝廷。
3.元时建康锺山冶亭。文宗在金陵,因亭离行邸近,常游观,故称。
古代诗词
宋代.宋伯仁.楮先生:「先生邂逅龙亭日,多少云仍满世间。」
宋代.邹毅.曹山:「圣隐岩前山杳杳,回龙亭下水悠悠。」
明代.孙承宗.赐貂纪事用福清少师韵二首:「遥向龙亭叩帝阍,威仪争识汉官尊。」
元代.萨都剌.酌桂芳庭:「一带钟山青未了,碧窗云气护龙亭。」
唐代.陈元光.喜雨次曹泉州 其二:「徬徨劳野马,乾曝俯龙亭。」
基本字义
龙(龍)lóng(ㄌㄨㄥˊ)
1、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2、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龙。
3、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龙颜。龙体。龙袍。
4、姓。
基本字义
亭tíng(ㄊ一ㄥˊ)
1、有顶无墙,供休息用的建筑物,多建筑在路旁或花园里;凉亭。牡丹亭。
2、建筑得比较简单的小房子:书亭。邮亭。岗亭。
3、适中,均匀:亭匀。
4、正,当:亭午(正午,中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