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
基本解释
词条:『吕梁』
拼音:lǚ liáng
注音:ㄌㄩˇ ㄌ一ㄤˊ
解释:
1.山名。在今山西省西部,位于黄河与汾河间。主峰在离石县东北。夏禹治水,凿吕梁以通黄河,即指此。
2.水名。也称吕梁洪。在今江苏省徐州市东南五十里。有上下二洪,相去七里,巨石齿列,波流汹涌。
古代诗词
唐代.储光羲.登戏马台作:「小会衣冠吕梁壑,大征甲卒碻磝口。」
唐代.顾况.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吕梁之水挂飞流,鼋鼍蛟蜃不敢游。」
唐代.李绅.泛五湖:「岂复问津迷,休为吕梁叹。」
宋代.苏轼.次韵吕梁仲屯田:「门外吕梁従迅急,胸中云梦自逶迟。」
基本字义
吕lǚ(ㄌㄩˇ)
1、中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中的阴律,有六种,总称“六吕”。
2、姓。
基本字义
梁liáng(ㄌ一ㄤˊ)
1、架在墙上或柱子上支撑房顶的横木,泛指水平方向的长条形承重构件:房梁。栋梁。梁上君子(指窃贼)。
2、桥:桥梁。津梁(渡口和桥梁,借指学习的门径)。
3、器物、身体或其他物体上中间高起的部分:鼻梁。山梁。车梁。
4、中国战国时期国名,魏国于公元前361年迁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后,改称“梁”。
5、中国朝代名(a.南朝之一;b.五代之一)。
6、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