鲎帆
基本解释
词条:『鲎帆』
拼音:hòu fān
注音:ㄏㄡˋ ㄈㄢ
解释:鲎背部甲壳可上下翘动,上举时人称鲎帆。
古代诗词
宋代.葛立方.送李元孟赴湖南漕属:「暑雨驱鱼婢,薰风入鲎帆。」
明代.张煌言.送罗子木往台湾二首 其一:「鲎帆天外落,虾岛水中央。」
清代.陈维崧.浣溪沙 蚌埠即事:「风来吹作鲎帆圆。」
清代.陈维崧.马殿闻筵上食河㹠作长句示湖中吴志伊诸子:「诸君浙产旧滨海,鲎帆蜑雨恒迷离。」
清代.陈维崧.喜迁莺 石濂和尚自粤东来梁园为余画小像作天女散花图词以谢之:「鲛国旌幢,鲎帆笳吹,万叠雪倾银溅。」
基本字义
鲎(鱟)hòu(ㄏㄡˋ)
1、节肢动物,甲壳类,生活在海中,尾坚硬,形状像宝剑。肉可食:鲎帆(鲎腹部甲壳可以上下翘动,上举时,称“鲎帆”)。
2、〔鲎虫〕节肢动物。俗称“水鳖子”、“王八鱼”。
3、方言,虹。
基本字义
帆fān(ㄈㄢ)
1、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帆船。帆樯。帆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