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勒
基本解释
词条:『铭勒』
拼音:míng lè
注音:ㄇ一ㄥˊ ㄌㄜˋㄌㄟ
解释:镌刻。
古代诗词
唐代.温庭筠.中书令裴公挽歌词二首:「铭勒燕山暮,碑沉汉水春。」
宋代.马扩.使金和赵良嗣:「未见燕铭勒故山,耳闻殊议骨毛寒。」
宋代.洪咨夔.送兴元聂帅:「颂磨浯水滨,铭勒燕然顶。」
宋代.苏籀.林少伊直院母夫人柳氏挽词:「绝妙斯铭勒,宁惟崔蔡如。」
清代.林则徐.和邓嶰筠前辈廷桢虎门即事前韵二首 其二:「看公铭勒燕然后,磨盾还推觅句工。」
基本字义
铭(銘)míng(ㄇ一ㄥˊ)
1、铸、刻或写在器物上记述生平、事迹或警诫自己的文字:铭刻。铭文。铭志。墓志铭。座右铭。
2、在器物上刻字,表示纪念,永志不忘:铭记。铭心。铭骨。铭诸肺腑(喻永记)。
3、中国古代用于铭刻的文字逐步形成的一种文体,如《文心雕龙》有《铭箴》篇。
基本字义
勒lè(ㄌㄜˋ)
1、套在牲畜上带帽子的笼头:马勒。
2、收住缰绳不使前进:悬崖勒马。
3、强制:勒令。勒索。
4、统率:勒兵。
5、雕刻:勒石。勒碑。勒铭。
其他字义
勒lēi(ㄌㄟ)
1、用绳子等捆住和套住,然后用力拉紧:勒紧。
2、方言,强制,逼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