弭耳
基本解释
词条:『弭耳』
拼音:mǐ ěr
注音:ㄇ一ˇ ㄦˇ
解释:犹帖耳。形容动物搏杀前敛抑之貌。亦指驯服﹑安顺貌。
古代诗词
宋代.黄庭坚.南山罗汉赞十六首:「小僧奉施军持水,弭耳来受救渴供。」
宋代.陆游.两獐:「及今才几时,弭耳常依人。」
宋代.苏轼.次韵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三首:「形容虽似丧家狗,未肯弭耳争投骨。」
宋代.项安世.寄题荆南王君行牧斋:「有如子稚母更柔,弭耳阿童惟所逐。」
宋代.郭印.送韩美成都大赴夔帅:「剪除二三辈,百兽弭耳惊。」
基本字义
弭mǐ(ㄇ一ˇ)
1、平息,停止,消除:弭除。弭谤(止息诽谤)。弭患。弭兵(平息战争)。
2、安抚,安定:内弭父兄,外抚诸侯。
3、顺服:弭从。
4、弓末的弯曲处。
5、姓。
基本字义
耳ěr(ㄦˇ)
1、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耳背(bèi)。耳垂。耳鬓厮磨(mó)。耳穴。耳聪目明。耳濡目染。
2、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
3、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耳房。鼎耳。
4、听说:耳闻。耳软。耳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指人六十岁)。
5、文言助词,而已,罢了:想当然耳。
6、文言语气词(大致同“矣”):“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