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语
基本解释
词条:『胡语』
拼音:hú yǔ
注音:ㄏㄨˊ ㄩˇㄩˋ
解释:泛称西北和北方各族的语言。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江南遇天宝乐叟:「欢娱未足燕寇至,弓劲马肥胡语喧。」
唐代.白居易.春听琵琶兼简长孙司户:「指底商风悲飒飒,舌头胡语苦醒醒。」
宋代.葛胜仲.木兰花/玉楼春:「胡语嘈嘈仍切切。」
宋代.黄庭坚.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鼓缶多秦声,琵琶作胡语。」
宋代.陆游.出塞曲:「褫魄胡儿作穷鼠,竞裹胡头改胡语。」
基本字义
胡(鬍)hú(ㄏㄨˊ)
1、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
2、泛指外国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
3、乱,无道理: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
4、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
5、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胡须。
6、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胡。”
7、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
8、姓。
基本字义
语(語)yǔ(ㄩˇ)
1、话:语言。汉语。英语。语录。语汇。语重心长。
2、指“谚语”或“古语”: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代替语言的动作:手语。旗语。
4、说:细语。低语。
其他字义
语(語)yù(ㄩˋ)
1、告诉:不以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