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獭
基本解释
词条:『旱獭』
拼音:hàn tǎ
注音:ㄏㄢˋ ㄊㄚˇ
解释:哺乳动物,全身棕灰色或带黄黑色,前肢的爪发达,善于掘土,成群穴居,有冬眠的习性。皮可制衣帽。旱獭是鼠疫杆菌的主要传播者。也叫土拨鼠。
基本字义
旱hàn(ㄏㄢˋ)
1、长时间不下雨,缺雨,缺水,与“涝”相对:旱季。旱灾。干旱。防旱。
2、非水田的、无水的、陆地上的,与水无关的:旱井。旱田。旱獭。
基本字义
獭(獺)tǎ(ㄊㄚˇ)
1、〔水獭〕哺乳动物,脚短,趾间有蹼,体长七十余厘米。昼伏夜出,善游水,食鱼、蛙等,毛棕褐色,是珍贵的袭皮。
2、〔旱獭〕哺乳动物,前肢发达善掘土,毛皮可制衣帽。是鼠疫的传播者。亦称“土拨鼠”。
3、〔海獭〕哺乳动物,体圆而长,毛皮很珍贵。生活在近岸的海洋中。通称“海龙”。
中英翻译
翻译:marmot
marmot*['mɑ:mәt]
n. 土拨鼠
【医】 土拨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