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笺
基本解释
词条:『麻笺』
拼音:má jiān
注音:ㄇㄚˊ ㄐ一ㄢ
解释:即麻纸。
古代诗词
元代.杨维桢.花游曲:「老仙更试蜀麻笺,写尽春愁子夜篇。」
近现代.启功.癖嗜:「黄白麻笺分软硬,晋扫描隋唐时代。」
宋代.薛绍彭.秘阁观书:「草行无穷少真楷,硬黄色净昏麻笺。」
元代.耶律楚材.西域河中十咏 其七:「麻笺聊写字,苇笔亦供吟。」
基本字义
麻má(ㄇㄚˊ)
1、草本植物,种类很多,有“大麻”、“苎麻”、“苘麻”、“亚麻”等。茎皮纤维通常亦称“麻”,可制绳索、织布:麻布。麻衣。麻袋。麻绳。麻纺。
2、指“芝麻”:麻酱。麻油。
3、像腿、臂被压后的那种不舒服的感觉:脚麻了。
4、感觉不灵,或丧失感觉,引申为思想不敏锐:麻痹。麻醉。麻木不仁。
5、面部痘瘢,引申指物体表面粗糙:麻子。
6、带细碎斑点的:麻雀。麻蝇。
7、喻纷乱:麻乱。麻沸。
8、姓。
基本字义
笺(箋)jiān(ㄐ一ㄢ)
1、注释:笺注。
2、小幅华贵的纸张,古时用以题咏或写书信:便笺。信笺。
3、书信:笺札。笺牍。华笺。
4、文体名,书札、奏记一类:笺奏。奏笺(多呈皇后、太子、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