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枲
基本解释
词条:『麻枲』
拼音:má xǐ
注音:ㄇㄚˊ ㄒ一ˇ
解释:
1.即麻。
2.指麻的种植﹑纺绩之事。
3.指麻布之衣。
古代诗词
魏晋.曹操.塘上行:「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
唐代.王周.志峡船具诗·百丈:「破之以筼筜,续之以麻枲。」
宋代.文同.寄员文饶屯田:「自言从此生事足,可了芋栗及麻枲。」
宋代.陈造.财昏:「西家女三十,闭户事麻枲。」
明代.杨基.零陵:「邦人尽麻枲,终岁不知蚕。」
基本字义
麻má(ㄇㄚˊ)
1、草本植物,种类很多,有“大麻”、“苎麻”、“苘麻”、“亚麻”等。茎皮纤维通常亦称“麻”,可制绳索、织布:麻布。麻衣。麻袋。麻绳。麻纺。
2、指“芝麻”:麻酱。麻油。
3、像腿、臂被压后的那种不舒服的感觉:脚麻了。
4、感觉不灵,或丧失感觉,引申为思想不敏锐:麻痹。麻醉。麻木不仁。
5、面部痘瘢,引申指物体表面粗糙:麻子。
6、带细碎斑点的:麻雀。麻蝇。
7、喻纷乱:麻乱。麻沸。
8、姓。
基本字义
枲xǐ(ㄒ一ˇ)
1、大麻的雄株,只开雄花,不结果实,称“枲麻”。
2、麻类植物的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