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荆
基本解释
词条:『蛮荆』
拼音:mán jīng
注音:ㄇㄢˊ ㄐ一ㄥ
解释:古代称长江流域中部荆州地区﹐即春秋楚国的地方。亦指这一地区的人。
古代诗词
宋代.陆游.送苏召叟秀才入蜀效宛陵先生体:「结庐出门去,迢迢过蛮荆,泝江卜风色,入峡听猿声。」
宋代.苏轼.张寺丞益斋:「今年适燕蓟,明年走蛮荆。」
先秦.诗经.采芑:「蠢尔蛮荆,大邦为讎。」
宋代.石孝友.玉楼春:「江湖襟带蛮荆控。」
宋代.王安石.葛郎中挽辞二首:「蛮荆长往地,湖海独归时。」
基本字义
蛮(蠻)mán(ㄇㄢˊ)
1、粗野,凶恶,不通情理:野蛮。蛮横(hèng)。蛮不讲理。
2、愣,强悍:一味蛮干。
3、中国古代称南方各族:蛮荒。
4、方言,相当于“很”:蛮好。
基本字义
荆jīng(ㄐ一ㄥ)
1、落叶灌木,叶有长柄,掌状分裂,开蓝紫色小花,枝条可编筐篮等(亦称“楚”):紫荆。荆条。荆棘。披荆斩棘。
2、古代用荆条做的刑仗:负荆请罪。
3、中国古代“九州”之一,春秋时楚国别称:荆州。荆璞(喻美质、未经任用的卓越人才)。
4、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拙荆。山荆。荆妻。
5、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