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獠
基本解释
词条:『蛮獠』
拼音:mán liáo
注音:ㄇㄢˊ ㄌ一ㄠˊ
解释:旧时对西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古代诗词
宋代.陆游.偶与客话峡中旧游:「山深水嶮近蛮獠,往往居民杂椎髻。」
宋代.苏轼.次韵子由柳湖感物:「嘲吟草木调蛮獠,欲与猿鸟争啾喧。」
宋代.黄公度.题师吴堂:「蛮獠畏公威,折箠制千里。」
宋代.喻良能.挽吴春卿舍人:「斫铁叫天蛮獠服,调羹满钵里闾欢。」
宋代.张嵲.上分水岭:「故乡岂不怀,甘心混蛮獠。」
基本字义
蛮(蠻)mán(ㄇㄢˊ)
1、粗野,凶恶,不通情理:野蛮。蛮横(hèng)。蛮不讲理。
2、愣,强悍:一味蛮干。
3、中国古代称南方各族:蛮荒。
4、方言,相当于“很”:蛮好。
基本字义
獠liáo(ㄌ一ㄠˊ)
1、面貌凶恶:獠面。獠牙(露在嘴外面的长牙)。
2、夜间打猎:“于是乃相与獠于蕙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