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狐
基本解释
词条:『黄狐』
拼音:huáng hú
注音:ㄏㄨㄤˊ ㄏㄨˊ
解释:黄毛狐狸。
古代诗词
唐代.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黄蒿古城云不开,白狐跳梁黄狐立。」
宋代.苏轼.司竹监烧苇园因召都巡检柴贻勖左藏以其徒会:「黄狐老兔最狡捷,卖侮百兽常矜夸。」
宋代.苏洵.丙申岁余在京师乡入陈景回自南来弃其官得太:「谁知李斯顾秦宠,不获牵犬追黄狐。」
宋代.李处权.岁晚诸君送酒赋长歌以谢之:「雾雨方寒蔽林薮,黄狐跳梁苍兕吼。」
宋代.舒岳祥.八月二十八日与潘少白刘君曲草酌耕养堂时刘:「叶黄狐下陇,灯暗鼠欺人。」
基本字义
黄huáng(ㄏㄨㄤˊ)
1、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颜色:黄色。黄昏。牛黄。黄澄澄。信口雌黄。
2、特指中国黄河:黄灾。治黄。黄泛区。
3、指“黄帝”(即“轩辕氏”,传说中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黄老(黄帝和老子)。炎黄子孙。
4、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事情黄了。
5、姓。
基本字义
狐hú(ㄏㄨˊ)
1、哺乳动物的一属,形状略像狼。毛赤黄色,性狡猾多疑,遇见攻击时肛门放出臭气,乘机逃跑。皮可做衣服(通称“狐狸”):狐臭(腋下臭气)。狐肷(狐腋下和腹部的毛皮)。狐疑(多疑)。狐媚(曲意逢迎,投入所好)。狐死首丘(传说狐狸将死,头必向出生的山丘。喻不忘本,亦喻对故乡的思念)。
2、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