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缁
基本解释
词条:『黄缁』
拼音:huáng zī
注音:ㄏㄨㄤˊ ㄗ
解释:指道士和僧人。道士戴黄冠,僧人穿缁衣。
古代诗词
宋代.秦观.自作挽词:「无人设薄奠,谁与饭黄缁。」
明代.徐渭.旱祷十七韵次陈长公:「黄缁递呗诅,玄冥等聋瞆。」
清代.戚学标.读韩昌黎诗:「朝廷纪纲坏奄镇,风俗崇信趋黄缁。」
基本字义
黄huáng(ㄏㄨㄤˊ)
1、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颜色:黄色。黄昏。牛黄。黄澄澄。信口雌黄。
2、特指中国黄河:黄灾。治黄。黄泛区。
3、指“黄帝”(即“轩辕氏”,传说中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黄老(黄帝和老子)。炎黄子孙。
4、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事情黄了。
5、姓。
基本字义
缁(緇)zī(ㄗ)
1、黑色:缁衣。缁帷。缁素(a.黑和白;b.借指僧人和俗人,因僧尼穿黑衣,而白衣是平常人穿的衣服)。缁黄(指和尚与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