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鱼脍
基本解释
词条:『鲈鱼脍』
拼音:lú yú kuài
注音:ㄌㄨˊ ㄩˊ ㄎㄨㄞˋ
解释: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菇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后因以"鲈鱼脍"为思乡赋归之典。
古代诗词
唐代.李群玉.将之吴越留别坐中文酒诸侣:「非思鲈鱼脍,且弄五湖船。」
唐代.吴融.即事:「何须一箸鲈鱼脍,始挂孤帆问钓矶。」
宋代.朱敦儒.水调歌头:「水精盘,鲈鱼脍,点新橙。」
宋代.杨亿.义门胡生南归:「归思鲈鱼脍,离筵竹叶樽。」
近现代.郁达夫.留别三首 其三:「此行不为鲈鱼脍,为忆桥头问卜人。」
基本字义
鲈(鱸)lú(ㄌㄨˊ)
1、〔鲈鱼〕体侧扁,嘴大,鳞细,背灰绿色,腹面白色,身体两侧和背鳍有黑斑。生活在近海,秋末到河口产卵。为常见的食用鱼类。
2、(鱸)
基本字义
鱼(魚)yú(ㄩˊ)
1、脊椎动物的一类,生活在水中,一般有鳞和鳍,用鳃呼吸,冷血:鱼虾。鱼虫。鱼网。鱼跃。鱼贯(像鱼游一样先后相续)。鱼雁(书信,信息)。鱼米乡。鱼尾纹。鱼目混珠。鱼质龙文(喻虚有其表)。
2、姓。
基本字义
脍(膾)kuài(ㄎㄨㄞˋ)
1、细切的肉:脍鲤。脍炙人口(喻诗文或事物受人欢迎,被人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