櫑具
基本解释
词条:『櫑具』
拼音:léi jù
注音:ㄌㄟˊㄌㄟˇ ㄐㄨˋ
解释:即櫑具剑。汉武帝末,郡国盗贼群起,暴胜之为直指使者督课至勃海,时隽不疑为郡文学,胜之闻其贤,遣吏请与相见。不疑冠进贤冠,带櫑具剑,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后遂以"櫑具"作为学官的典故。
古代诗词
宋代.刘辰翁.木兰花慢:「笑吾党清谈,长衣櫑具,更进贤冠。」
宋代.苏轼.张作诗送砚反剑乃和其诗卒以剑归之:「一朝得见暴公子,櫑具欲与冠争峨。」
宋代.苏轼.次韵钱舍人病起:「殿门明日逢王傅,櫑具争先看不疑。」
宋代.敖陶孙.永嘉魏秘校访仆萧寺且言出处甚详属与余同:「门前谁者高櫑具,甚口美髯方快睹。」
宋代.敖陶孙.再用晨吐字寄潘德久:「稽古得微酬,櫑具峨进贤。」
基本字义
櫑léi(ㄌㄟˊ)
1、古代盛酒的器具。
2、饰有饕餮纹的食物盛器。
3、古同“擂”。
4、古同“檑”。
其他字义
櫑lěi(ㄌㄟˇ)
1、〔櫑具〕古代长剑,木柄上镶有蓓蕾形的玉饰,如“不疑冠进贤冠,带櫑櫑剑。”
基本字义
具jù(ㄐㄨˋ)
1、器物:器具。
2、备有:具备。具有。别具只眼(形容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解)。
3、备,办:具呈。具结。具名。具领。敬具菲酌。
4、古同“俱”,都,完全。
5、量词,用于某些器物和棺材、尸体:座钟一具。一具男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