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联系我们 意见/报错
登录 / 注册

蛮狄

基本解释

词条:『蛮狄』

拼音:mán dí

注音:ㄇㄢˊ ㄉ一ˊ

解释:旧时对南方和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古代诗词

宋代.释昙密.颂古二首:「征帆才及岸,蛮狄一时收。」
明代.戚继光.入关述:「已分老楼船,羯来忽朝天!古来忠与义,自可居蛮狄。」

基本字义

蛮(蠻)mán(ㄇㄢˊ)

1、粗野,凶恶,不通情理:野蛮。蛮横(hèng)。蛮不讲理。

2、愣,强悍:一味蛮干。

3、中国古代称南方各族:蛮荒。

4、方言,相当于“很”:蛮好。

基本字义

dí(ㄉ一ˊ)

1、中国古族名。春秋前,长期活动于齐、鲁、晋、卫、宋、郑等国之间,与诸国有频繁的接触。因为他们主要居住于北方,故又通称“北狄”(亦作“翟”)。

2、秦汉以后,中国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3、古代最下级的官吏。

4、有力的麋鹿。

5、古同“翟”,乐舞所用的雉羽。

6、姓。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触斗蛮争 楚管蛮弦 蛮不讲理 蛮烟瘴雾 蛮触相争 蛮来生作 蛮风瘴雨 蛮横无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搜了吗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90114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