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笋
基本解释
词条:『寒笋』
拼音:hán sǔn
注音:ㄏㄢˊ ㄙㄨㄣˇ
解释:严冬时生长的笋。
古代诗词
宋代.陆游.病告中遇风雪作长歌排闷:「龙蛇(左角右戢)寒笋束,子母累累丹柿实。」
唐代.马戴.寄金州姚使君员外:「罢贡金休凿,凌寒笋更长。」
唐代.司空曙.送李嘉祐正字括图书兼往扬州觐省:「归来喜调膳,寒笋出林中。」
宋代.赵师秀.石门寺:「野花黄类菊,寒笋绿黏苔。」
宋代.司马光.潞公游龙门光以室家病不获参陪献诗十六韵:「冻醪资野酌,寒笋佐晨饔。」
基本字义
寒hán(ㄏㄢˊ)
1、冷,与“暑”相对:寒冬。寒色。寒衣。寒冽。寒带。寒战。寒噤。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寒食”)。寒喧。寒来暑往。唇亡齿寒。
2、害怕:寒心。
3、穷困,有时用作谦辞:寒门。寒伧。寒舍。寒窗(喻艰苦的学习环境)。寒酸。寒士(旧指贫穷的读书人)。
基本字义
笋sǔn(ㄙㄨㄣˇ)
1、竹子初从土里长出的嫩茎、芽,又称“竹笋”,可以做菜吃。可食用者主要有“毛竹笋”、“慈竹笋”、“麻竹笋”等。
2、竹子的青皮:笋席(用竹青编成的席子)。
3、古同“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