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毡
基本解释
词条:『蛮毡』
拼音:mán zhān
注音:ㄇㄢˊ ㄓㄢ
解释:见"蛮毡"。
古代诗词
宋代.陆游.初冬:「朝炉兽炭腾红焰,夜榻蛮毡拥紫茸。」
宋代.陆游.上元日昼卧:「床敷蛮毡稳,被拥吴绫暖。」
宋代.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宋代.陆游.十月下旬暄甚戏作小诗:「老怯霜风尽日眠,素屏纸帐拥蛮毡。」
宋代.陆游.晚起:「柳花无蒂蛮毡暖,龟甲有纹缯帐明。」
基本字义
蛮(蠻)mán(ㄇㄢˊ)
1、粗野,凶恶,不通情理:野蛮。蛮横(hèng)。蛮不讲理。
2、愣,强悍:一味蛮干。
3、中国古代称南方各族:蛮荒。
4、方言,相当于“很”:蛮好。
基本字义
毡(氊)zhān(ㄓㄢ)
1、用兽毛或化学纤维制成的片状物,可做防寒用品和工业上的垫衬材料:毡子。毡帽。毡靴。毡包(a.毡制的圆顶篷帐;b.毡制的包儿)。毡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