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诵
基本解释
词条:『琅诵』
拼音:láng sòng
注音:ㄌㄤˊ ㄙㄨㄥˋ
解释:犹朗诵。
古代诗词
宋代.陆游.晓赋:「稚子勇过我,琅琅诵易声。」
宋代.陆游.斋中杂兴十首以丈夫贵壮健惨戚非朱颜为韵:「琅琅诵诗书,尚记两髦髧;谁料七十年,沉滞终坎窞。」
唐代.苏涣.赠零陵僧(一作《怀素上人草书歌》):「琅诵句三百字,何似醉僧颠复狂。」
宋代.李仲光.仙学堂:「琅琅诵玉章,勉力探希夷。」
宋代.李吕.酬令裕见寄之什:「似闻於易道,琅诵口不辍。」
基本字义
琅láng(ㄌㄤˊ)
1、〔琅琅〕a.象声词,金石相击声;b.象声词,响亮的读书声,如“书声琅琅”。
2、〔琅玕〕像珠子的美石。
3、〔琅玡〕山名,在中国山东省。
基本字义
诵(誦)sòng(ㄙㄨㄥˋ)
1、用有高低抑扬的腔调念:诵读。背诵。诵诗。
2、称述,述说:“王之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诵之”。
3、诗歌:作诵(作诗)。
4、怨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