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蛮
基本解释
词条:『绵蛮』
拼音:mián mán
注音:ㄇ一ㄢˊ ㄇㄢˊ
解释:
1.亦作"绵蛮"。
2.《诗.小雅.绵蛮》:"绵蛮黄鸟,止于丘阿。"毛传:"绵蛮,小鸟貌。"朱熹集传:"绵蛮,鸟声。"王国维《观堂集林.尔雅草木虫鱼鸟兽名释例下》:"虫之小者曰蠛蒙,鸟之小者亦曰绵蛮,殆皆微字之音转。"《文选.何晏<景福殿赋>》:"绵蛮黮?。"李善注:"《韩诗》曰:'绵蛮黄鸟',薛君曰:'绵蛮,文貌。'"历来诗文中多用小鸟﹑鸟声二说。指小鸟或鸟鸣声。
古代诗词
宋代.晁补之.凤凰台上忆吹箫:「又正是、梅初淡伫,禽未绵蛮。」
唐代.崔知贤.晦日宴高氏林亭:「绵蛮变时鸟,照曜起春霞。」
唐代.杜牧.中秋日拜起居表晨渡天津桥即事十六韵献居守:「龙门君夭矫,莺谷我绵蛮。」
南北朝.范云.贻何秀才诗:「绵蛮弄藤萝。」
唐代.韩翃.送陈明府赴淮南:「黄鸟绵蛮芳树,紫骝躞蹀东城。」
基本字义
绵(綿)mián(ㄇ一ㄢˊ)
1、蚕丝结成的片或团,供絮衣被、装墨盒等用:丝绵。绵绸。绵里藏针。
2、像丝绵那样柔软或薄弱:绵薄。绵软。绵力。
3、像丝绵那样延续不断:绵延。绵联。绵长。绵亘。连绵。
4、性情温和:他平时挺绵。
基本字义
蛮(蠻)mán(ㄇㄢˊ)
1、粗野,凶恶,不通情理:野蛮。蛮横(hèng)。蛮不讲理。
2、愣,强悍:一味蛮干。
3、中国古代称南方各族:蛮荒。
4、方言,相当于“很”: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