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妆
基本解释
词条:『蛮妆』
拼音:mán zhuāng
注音:ㄇㄢˊ ㄓㄨㄤ
解释:南方的妆饰。
古代诗词
宋代.赵文.元夕陪须溪野庙观灯:「媪拜儿看笑,蛮妆鬼见憎。」
清代.蒋士铨.解连环三首 其一:「绾燕支小髻,辫发新盘,蛮妆偏好。」
清代.屈大均.诉衷情近 西宁山中:「愁是画眉催起,深浅蛮妆,总把山花衬。」
清代.夏孙桐.锁阳台·陶斋昔赴欧西考察政治,购埃及古刻甚夥。余得其造像拓本,或云五千年前女王也。袒胸被发,冠如鸟形,手执镜制,甚异。无题识,徵同社赋之:「增我伊川一叹,蛮妆遍、举国东施。」
清代.夏孙桐.安平乐慢·辛未元日,和万俟词隐:「九陌喧阗,见尘摊宫制,采侣蛮妆。」
基本字义
蛮(蠻)mán(ㄇㄢˊ)
1、粗野,凶恶,不通情理:野蛮。蛮横(hèng)。蛮不讲理。
2、愣,强悍:一味蛮干。
3、中国古代称南方各族:蛮荒。
4、方言,相当于“很”:蛮好。
基本字义
妆(妝)zhuāng(ㄓㄨㄤ)
1、修饰、打扮:化妆。妆饰。妆点。
2、供打扮用的物品,演员的衣装服饰:上妆。卸妆。
3、女子出嫁时陪送的衣物:嫁妆。
4、修饰,打扮的式样:时妆。古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