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焦
基本解释
词条:『茅焦』
拼音:máo jiāo
注音:ㄇㄠˊ ㄐ一ㄠ
解释:战国齐人,以敢谏见称。秦始皇母后私通嫪毐,毐以假父之尊专国事,骄纵为乱,始皇取而车裂之,迁太后于萯阳宫,令曰:敢以太后事谏者戮。死者已二十七人,而茅焦犹冒死上谒,解衣伏质,喻以利害,始皇悟而赦之,迎太后归咸阳,尊焦为上卿。见汉刘向《说苑.正谏》。
古代诗词
唐代.元稹.四皓庙:「茅焦脱衣谏,先生无一言。」
宋代.苏轼.颍大夫庙颍考叔也,庙在汝州颍桥:「千年惟茅焦,世亦贵其胆。」
宋代.陈普.咏史上·李斯三首:「豺狼不食茅焦肉,水火安能熄六经。」
宋代.苏泂.再和陶韵:「古今君臣义,比干更茅焦。」
宋代.林同.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颍考叔:「茅焦甘伏质,考叔请留羹。」
基本字义
茅máo(ㄇㄠˊ)
1、多年生草本植物,春季先开花,后生叶,花穗上密生白毛。根茎可食,亦可入药。叶可编蓑衣(亦称“白茅”):茅草。茅庐。茅舍。名列前茅(喻名次列在前面)。
基本字义
焦jiāo(ㄐ一ㄠ)
1、物体经火烧变成黑黄色并发硬、发脆:烧焦。焦土。焦头烂额。
2、烦躁,着急:焦急。焦虑。焦灼。焦躁不安。
3、酥,脆:焦脆。焦枣。
4、喻干燥到极点:唇焦口燥。焦枯。焦裂。焦渴。
5、一种质硬、多孔、发热量高的固体燃料:焦炭。焦煤。焦炼。
6、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