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鸡
基本解释
词条:『腊鸡』
拼音:là jī
注音:ㄌㄚˋㄒ一 ㄐ一
解释:元明时京中称南方人的谑语。
古代诗词
清代.钱谦益.迎神曲 十二首选四:「臂鹰老手还余我,伏腊鸡豚掠社钱。」
明代.李之世.和劝农 其六:「伏腊鸡豚,酒浓肴美。」
清代.孟超然.越王台:「伏腊鸡豚旧闾里,灵旗莫拂怒涛哀。」
清代.苏镜潭.东宁百咏:「木瓢瓮口开春酿,伏腊鸡豚带醉归。」
基本字义
腊(臘)là(ㄌㄚˋ)
1、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
2、冬天(多在腊月)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肉:腊肉。腊鱼。腊味。
3、姓。
其他字义
腊xī(ㄒ一)
1、干肉:“噬腊肉,遇毒。”
2、晾干:“燃得而腊之以为饵。”
3、皮肤皴皱。
基本字义
鸡(鷄)jī(ㄐ一)
1、家禽,品种很多,翅膀短,不能高飞;雄性能报晓,雌性能生蛋:公鸡。母鸡。鸡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