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楮
基本解释
词条:『毫楮』
拼音:háo chǔ
注音:ㄏㄠˊ ㄔㄨˇ
解释:指毛笔和纸。
古代诗词
宋代.马子严.水龙吟:「古来词客,比方不类,可怜毫楮。」
宋代.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若人富天巧,春色入毫楮。」
宋代.华岳.寄大庾郭县尉:「嘘烛拂毫楮,尺素驰星流。」
明代.李延兴.题画:「谁乎写此怪而奇,莽莽云山入毫楮。」
明代.王行.次韵沈学庵闲居杂兴(三首):「呼儿具毫楮,应欲赋闲居。」
基本字义
毫háo(ㄏㄠˊ)
1、细长而尖的毛:毫毛。毫发(fā)。毫末(喻极微小的数量或部分)。丝毫。
2、指毛笔:挥毫。毫素。
3、中国的秤或戥子上的提绳:头毫。二毫。
4、中国市制计量单位,十毫等于一厘(长度、地积、重量单位);一百平方毫等于一平方厘(面积单位)。
5、方言,货币单位,角、毛。
6、数量极少,一点儿(限用于否定式):毫不费力。毫无二致。
7、与某一物理量的单位连用时,表示该量的千分之一:毫米(公制长度单位,“米”的千分之一。)
基本字义
楮chǔ(ㄔㄨˇ)
1、落叶乔木,树皮是制造桑皮纸和宣纸的原料。
2、纸的代称:楮币。楮钱(旧俗祭祀时焚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