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瘝
基本解释
词条:『民瘝』
拼音:mín guān
注音:ㄇ一ㄣˊ ㄍㄨㄢ
解释:犹民瘼。
古代诗词
明代.朱瞻基.悯旱诗:「天德在发育,岂忍民瘝痾。」
清代.金朝觐.庚辰恭读仁宗大行皇帝七月二十五日遗诏谨纪:「番舶遥修贡,民瘝屡沛蠲。」
元代.黄玠.参沙神歌:「有命恤民瘝,奇谋遂蜂起。」
基本字义
民mín(ㄇ一ㄣˊ)
1、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
2、指人或人群:居民。民族。
3、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民间。民歌。民谚。民风。民情。
4、某族的人:汉民。回民。
5、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民。渔民。
6、非军事的:民品。民航。
7、同“苠”。
基本字义
瘝guān(ㄍㄨㄢ)
1、病;痛苦:痌瘝在抱(喻关怀人民的疾苦)。
2、旷废:“非人其吉,惟货其吉,若时瘝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