蝥贼
基本解释
词条:『蝥贼』
拼音:máo zéi
注音:ㄇㄠˊ ㄗㄟˊ
解释:食禾稼的两种害虫。多比喻危害人民和国家的坏人或灾异。
古代诗词
唐代.皎然.讲德联句:「威怀逋叛,扑灭蝥贼。」
唐代.皎然.奉送袁高:「皇心亭毒广,蝥贼皆陶甄。」
唐代.刘叉.雪车:「未闻孽苦苍生,相群相党上下为蝥贼。」
唐代.僧贯休.相和歌辞·上留田:「父不父,兄不兄,上留田,蝥贼生。」
南北朝.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 陈琳:「相公实勤王,信能定蝥贼。」
基本字义
蝥máo(ㄇㄠˊ)
1、〔斑蝥〕昆虫,腿细长,鞘翅上黄黑色斑纹,成虫危害农作物,可入药。
基本字义
贼(賊)zéi(ㄗㄟˊ)
1、偷东西的人,盗匪:贼人。盗贼。贼赃。贼窝。
2、对人民有危害的人:国贼。民贼。工贼。贼寇。蟊贼。
3、害,伤害:戕贼。“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
4、邪的,不正派的:贼心不死。
5、狡猾:贼溜溜。
6、副词,很:贼冷。贼亮。贼横(hè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