枚子
基本解释
词条:『枚子』
拼音:méi zǐ
注音:ㄇㄟˊ ㄗˇ
解释:泛指长条状的引火物。一般用草纸卷﹑叠而成。
古代诗词
宋代.晁补之.与李文叔夜谈:「广陵八月未足言,曾使酲醲涊然起,安得谭如子枚子。」
明代.李梦阳.再送沈生:「送君高歌枚子篇,脩竹团栾夹池水。」
清代.黄节.十一月初一夜重读邓秋门遗诗:「如今衰迟似枚子,江海贩书较尤适。」
清代.汪瑔.感怀 其二:「枚子飞书笔,宾王作奏才。」
基本字义
枚méi(ㄇㄟˊ)
1、树干:伐其条枚。
2、古代行军时防止士卒喧哗的用具,状如箸,衔在口中:“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3、马鞭:以枚数(shù)阖(用马鞭指点着数门扇)。
4、量词,相当于“个”,多用于形体小的东西:一枚别针。不胜枚举(一个一个地举不完)。
5、姓。
基本字义
子zǐ(ㄗˇ)
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
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