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籍
基本解释
词条:『民籍』
拼音:mín jí
注音:ㄇ一ㄣˊ ㄐ一ˊ
解释:居民的户籍。亦指有户籍的居民。
古代诗词
唐代.杜牧.分司东都寓居履道叨承川尹刘侍郎大夫恩知上:「马群先去害,民籍更添丁。」
宋代.陆游.秋晚杂兴:「放翁皓首归民籍,烂醉狂歌坐箦床。」
唐代.陆龟蒙.五歌·刈获:「天职谁司下民籍,苟有区区宜析析。」
宋代.张去惑.重建羊侯祠和王原叔句:「亭祠浸坏讵可究,山归民籍木以童。」
宋代.张咏.寄晁同年:「昔同白日升穹碧,还同水国司民籍。」
基本字义
民mín(ㄇ一ㄣˊ)
1、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
2、指人或人群:居民。民族。
3、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民间。民歌。民谚。民风。民情。
4、某族的人:汉民。回民。
5、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民。渔民。
6、非军事的:民品。民航。
7、同“苠”。
基本字义
籍jí(ㄐ一ˊ)
1、书,书册:古籍。书籍。经籍。典籍。
2、登记隶属关系的簿册;隶属关系:籍贯。户籍。国籍。学籍。
3、登记:籍没(mò)。籍吏民。
4、征收:籍田。
5、〔籍籍〕①形容纷扰很大;②形容名声很大;③形容纵横交错的样子。
6、古代各种捐税的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