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筇
基本解释
词条:『寒筇』
拼音:hán qióng
注音:ㄏㄢˊ ㄑㄩㄥˊ
解释:指竹杖。
古代诗词
唐代.刘兼.江岸独步:「醉卓寒筇傍水行,渔翁不会独吟情。」
元代.李齐贤.巫山一段云 烟寺晚钟:「溪桥有客倚寒筇。」
宋代.寇准.秋日晚晴池上作:「漪涟不动秋塘静,独拄寒筇绕岸行。」
元代.雅琥.送蒙古学教授之邛州:「苍虬挂屋寒筇瘦,白鹤悬巢古栈深。」
清代.邹云城.万松寺:「一片秋光冷万松,松云浓绿沁寒筇。」
基本字义
寒hán(ㄏㄢˊ)
1、冷,与“暑”相对:寒冬。寒色。寒衣。寒冽。寒带。寒战。寒噤。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寒食”)。寒喧。寒来暑往。唇亡齿寒。
2、害怕:寒心。
3、穷困,有时用作谦辞:寒门。寒伧。寒舍。寒窗(喻艰苦的学习环境)。寒酸。寒士(旧指贫穷的读书人)。
基本字义
筇qióng(ㄑㄩㄥˊ)
1、古书上说的一种竹子,可以做手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