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茸
基本解释
词条:『蒙茸』
拼音:mēng róng
注音:ㄇㄥㄇㄥˊㄇㄥˇ ㄖㄨㄥˊ
解释:迷茫貌。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紫藤:「藤花紫蒙茸,藤叶青扶疏。」
唐代.鲍溶.山居:「窈窕垂涧萝,蒙茸黄葛花。」
唐代.崔颢.古游侠呈军中诸将:「错落金锁甲,蒙茸貂鼠衣。」
唐代.陈羽.春日晴原野望:「蒙茸花向月,潦倒客经年。」
宋代.陈允平.绮寮怨:「蒙茸轻烟草色,疏帘净、乱织罗带青。」
基本字义
蒙(矇)mēng(ㄇㄥ)
1、欺骗:蒙骗。蒙哄。蒙事。欺上蒙下。
2、昏迷,眼发黑:蒙头转向。
3、胡乱猜测:瞎蒙。
其他字义
蒙(濛)méng(ㄇㄥˊ)
1、没有知识,愚昧:启蒙。发蒙。蒙昧。
2、遮盖起来:蒙罩。蒙子。蒙蔽。
3、受:承蒙。蒙难。蒙尘。蒙垢。
4、形容雨点细小:蒙蒙细雨。
5、姓。
6、同“艨”。
其他字义
蒙měng(ㄇㄥˇ)
1、〔蒙古族〕a.中国少数民族之一。B.蒙古国的主要民族。
基本字义
茸róng(ㄖㄨㄥˊ)
1、草初生纤细柔软的样子:绿茸茸的草地。
2、细柔的毛、发:“半脱紫茸裘”。茸毛。
3、指“鹿茸”(带细毛的才生出来的鹿角,可入药):茸客(指鹿)。参(shēn)茸(指人参和鹿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