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尨
基本解释
词条:『蒙尨』
拼音:mēng lóng
注音:ㄇㄥㄇㄥˊㄇㄥˇ ㄌㄨㄥˊㄇㄤˊㄇㄥˊㄆㄤˊ
解释:犹蒙戎。杂乱。
古代诗词
唐代.杜牧.感怀诗一首:「流品极蒙尨,网罗渐离弛。」
基本字义
蒙(矇)mēng(ㄇㄥ)
1、欺骗:蒙骗。蒙哄。蒙事。欺上蒙下。
2、昏迷,眼发黑:蒙头转向。
3、胡乱猜测:瞎蒙。
其他字义
蒙(濛)méng(ㄇㄥˊ)
1、没有知识,愚昧:启蒙。发蒙。蒙昧。
2、遮盖起来:蒙罩。蒙子。蒙蔽。
3、受:承蒙。蒙难。蒙尘。蒙垢。
4、形容雨点细小:蒙蒙细雨。
5、姓。
6、同“艨”。
其他字义
蒙měng(ㄇㄥˇ)
1、〔蒙古族〕a.中国少数民族之一。B.蒙古国的主要民族。
基本字义
尨lóng(ㄌㄨㄥˊ)
1、古同“龙”。
其他字义
尨máng(ㄇㄤˊ)
1、多毛的狗。
2、杂色:“衣之尨服。”
其他字义
尨méng(ㄇㄥˊ)
1、〔尨茸〕蓬乱的样子,如“孤裘尨尨。”
其他字义
尨páng(ㄆㄤˊ)
1、古通“庞”,高大:“虎见之,尨然大物也。”
2、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