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苫
基本解释
词条:『茅苫』
拼音:máo shān
注音:ㄇㄠˊ ㄕㄢㄕㄢˋ
解释:
1.亦作"茆苫"。
2.谓用茅草覆盖。亦指茅舍﹑草屋。
3.古礼居丧者的草垫。
古代诗词
宋代.陆游.术家言予今岁畏四孟月而秋尤甚自初秋小疾屡:「坚忍莫为秋雨叹,牵萝犹足补茅苫。」
宋代.陆游.幽居岁暮:「刈茅苫鹿屋,插棘护鸡栖。」
唐代.元稹.茅舍:「茅苫竹梁栋,茅疏竹仍罅。」
宋代.苏辙.和韩宗弼暴雨:「破屋少乾床,茅苫固难御。」
宋代.梅尧臣.李康靖少傅夫人挽词二首:「岁晏寒松下,茅苫孝子留。」
基本字义
茅máo(ㄇㄠˊ)
1、多年生草本植物,春季先开花,后生叶,花穗上密生白毛。根茎可食,亦可入药。叶可编蓑衣(亦称“白茅”):茅草。茅庐。茅舍。名列前茅(喻名次列在前面)。
基本字义
苫shān(ㄕㄢ)
1、草帘子,草垫子:草苫子。
其他字义
苫shàn(ㄕㄢˋ)
1、用席、布等遮盖:车上苫块塑料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