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杜
基本解释
词条:『韩杜』
拼音:hán dù
注音:ㄏㄢˊ ㄉㄨˋ
解释:唐代古文家韩愈和诗人杜甫的并称。
古代诗词
宋代.黄庭坚.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文章韩杜无遗恨,草诏陆贽倾诸公。」
宋代.陆游.别曾学士:「稍长诵公文,杂之韩杜编。」
宋代.赵蕃.二十八日同临湘尉曹吕益卿登岳阳楼:「韩杜愁来读,西南乐得朋。」
宋代.刘克庄.送陈鲁叟使君赴广西漕:「韩杜曾游处,君行得细寻。」
宋代.舒岳祥.遣兴三绝:「六籍精微心已耗,只将韩杜子光阴。」
基本字义
韩(韓)hán(ㄏㄢˊ)
1、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中部、山西省东南部。
2、指“韩国”(位于亚洲朝鲜半岛南部)。
3、姓。
基本字义
杜dù(ㄉㄨˋ)
1、落叶乔木,果实圆而小,味涩可食,俗称“杜梨”,亦称“甘棠”、“棠梨”。木材可做扁担或刻图章。
2、阻塞(sè),堵塞(sè):杜绝。杜塞(sè)。杜门谢客,防微杜渐。
3、〔杜撰〕凭自己的意思没有根据地编造。
4、姓:杜康(相传最早发明酿酒的人,文学作品中借指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