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松
基本解释
词条:『蒙松』
拼音:mēng sōng
注音:ㄇㄥㄇㄥˊㄇㄥˇ ㄙㄨㄥ
解释:迷茫貌。
古代诗词
宋代.方岳.水龙吟:「蒙松欲醒,娇羞还困,锦屏围翠。」
宋代.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五首:「初作蒙松松树子,忽成髣佛柳花球。」
宋代.杨万里.昼倦:「睡眼蒙松倦日长,却抛诗卷步回廊。」
宋代.杨万里.与伯勤、子文幼楚同登南溪奇观,戏道傍群儿:「蒙松睡眼熨难开,曳杖缘溪啄紫苔。」
宋代.杨万里.至後入城道中杂兴十首:「老夫细熨蒙松眼,却是青原隐雾中。」
基本字义
蒙(矇)mēng(ㄇㄥ)
1、欺骗:蒙骗。蒙哄。蒙事。欺上蒙下。
2、昏迷,眼发黑:蒙头转向。
3、胡乱猜测:瞎蒙。
其他字义
蒙(濛)méng(ㄇㄥˊ)
1、没有知识,愚昧:启蒙。发蒙。蒙昧。
2、遮盖起来:蒙罩。蒙子。蒙蔽。
3、受:承蒙。蒙难。蒙尘。蒙垢。
4、形容雨点细小:蒙蒙细雨。
5、姓。
6、同“艨”。
其他字义
蒙měng(ㄇㄥˇ)
1、〔蒙古族〕a.中国少数民族之一。B.蒙古国的主要民族。
基本字义
松(鬆)sōng(ㄙㄨㄥ)
1、种子植物的一属,一般为常绿乔木,脂可提取松香或松节油等。种子可榨油和食用:松针。松脂。松香。松子。
2、稀散,不紧密,不靠拢,与“紧”相对:捆得太松。土质松软。蓬松。宽松。疏松。松懈。
3、放开:松手。松绑。松心。
4、用瘦肉做成的茸毛或碎末形的食品:肉松。鱼松。
5、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