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兔
基本解释
词条:『寒兔』
拼音:hán tù
注音:ㄏㄢˊ ㄊㄨˋ
解释:
1.寒冬的野兔。
2.指秋月。传说月中有玉兔,故称。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西原晚望:「门外转枯蓬,篱根伏寒兔。」
唐代.杜牧.洛阳:「侯门草满宜寒兔,洛浦沙深下塞鸿。」
唐代.李贺.李凭箜篌引:「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唐代.孟浩然.南归阻雪:「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
基本字义
寒hán(ㄏㄢˊ)
1、冷,与“暑”相对:寒冬。寒色。寒衣。寒冽。寒带。寒战。寒噤。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寒食”)。寒喧。寒来暑往。唇亡齿寒。
2、害怕:寒心。
3、穷困,有时用作谦辞:寒门。寒伧。寒舍。寒窗(喻艰苦的学习环境)。寒酸。寒士(旧指贫穷的读书人)。
基本字义
兔tù(ㄊㄨˋ)
1、哺乳动物,耳长,尾短,上唇中间裂开,后肢较长,跑得快:兔子。兔脱(迅速地逃走)。兔毫笔。兔起鹘落(“鹘”,打猎用的猛禽。兔子才起来而鹘已经扑下去,喻动作敏捷。亦喻作书画或写文章下笔迅捷)。
2、古称娈童(指被当作女性玩弄的美貌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