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馁
基本解释
词条:『寒馁』
拼音:hán něi
注音:ㄏㄢˊ ㄋㄟˇ
解释:犹饥寒。
古代诗词
唐代.方干.山中言事八韵寄李支使:「阮瑀如能问寒馁,风光当日入沧洲。」
唐代.方干.赠东溪贫道:「赖是豪家念寒馁,却还渔岛与渔舟。」
魏晋.陶渊明.杂诗(十二首之第八首):「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
明代.魏观.大同江口舍舟而涂抵樊昌四十里纪实:「翁病经半年,寒馁缺调护。」
基本字义
寒hán(ㄏㄢˊ)
1、冷,与“暑”相对:寒冬。寒色。寒衣。寒冽。寒带。寒战。寒噤。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寒食”)。寒喧。寒来暑往。唇亡齿寒。
2、害怕:寒心。
3、穷困,有时用作谦辞:寒门。寒伧。寒舍。寒窗(喻艰苦的学习环境)。寒酸。寒士(旧指贫穷的读书人)。
基本字义
馁(餒)něi(ㄋㄟˇ)
1、饥饿:冻馁。
2、没有勇气:气馁。自馁。馁怯。
3、鱼腐烂:“鱼馁而肉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