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臭
基本解释
词条:『胡臭』
拼音:hú chòu
注音:ㄏㄨˊ ㄔㄡˋㄒ一ㄡˋ
解释:同‘狐臭’。
古代诗词
先秦.诗经.生民:「胡臭亶时,后稷肇祀。」
宋代.真宗.上钦成皇后册宝六首:「胡臭禀时,攸介攸宁。」
宋代.郊庙朝会歌辞.上钦成皇后册宝六首 其三 盥洗用《嘉安》。:「胡臭亶时,攸介攸宁。」
基本字义
胡(鬍)hú(ㄏㄨˊ)
1、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
2、泛指外国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
3、乱,无道理: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
4、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
5、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胡须。
6、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胡。”
7、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
8、姓。
基本字义
臭chòu(ㄔㄡˋ)
1、不好闻的气味,与“香”相对:臭味儿。臭氧。恶臭。
2、香气:“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3、惹人厌恶的:臭钱。臭美。臭架子。臭名远扬。
4、狠狠地:臭骂一通。
5、指子弹、炮弹坏,失效:臭火。
其他字义
臭xiù(ㄒ一ㄡˋ)
1、气味的总称:无声无臭。
2、同“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