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轲
基本解释
词条:『孟轲』
拼音:mèng kē
注音:ㄇㄥˋ ㄎㄜ
解释:(约前372——前 289) 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最有影响的大师,封建时代被尊为“亚圣”,又与孔子并称“孔孟”。曾游历齐、宋、滕、魏等国。孟子则宣扬“仁义”,主张实行“仁政”、“王道”,与弟子著书七篇261章,即《孟子》。主张“省刑罚,薄赋敛”,使民有“恒产”,能安居乐业,并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劝告统治者要“与民同乐”,反对虐政害民。《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的杰出散文著作。
古代诗词
唐代.岑参.西河郡太原守张夫人挽歌:「从夫元凯贵,训子孟轲贤。」
唐代.韩愈.荐士:「孟轲分邪正,眸子看了眊。」
宋代.黄庭坚.过百里大夫冢:「幸逢孟轲赏,不愧微子魂。」
宋代.黄庭坚.和舍弟中秋月:「言诗已出灵运前,行身未闻孟轲勇。」
宋代.黄庭坚.溪上吟:「念昔扬子云,刻意师孟轲。」
基本字义
孟mèng(ㄇㄥˋ)
1、兄弟姊妹排行最大的:孟兄。孟女(长女)。孟孙。
2、农历四季中月份在开头的(其它两个月依次为仲、季):孟春(农历正月)。
3、猛然不及思考,冒冒失失:孟行。孟浪。
4、勉力:孟晋(勉力求进)。
5、姓。
基本字义
轲(軻)kē(ㄎㄜ)
1、本为具有两木相接的车轴的车,后多见于人名:孟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