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笳十八拍
基本解释
词条:『胡笳十八拍』
拼音:hú jiā shí bā pāi
注音:ㄏㄨˊ ㄐ一ㄚ ㄕˊ ㄅㄚ ㄆㄞ
解释:乐府《琴曲》歌辞名。相传东汉蔡琰所作,但一般视为后人托名之作。共分十八章,一章为一拍,故名。写蔡琰在汉末大乱中被掠入南匈奴并生有二子,后又被赎归汉。内容与《悲愤诗》相近,但形式为骚体。
古代诗词
宋代.释慧性.偈颂一百零一首:「隔山人唱太平歌,元是胡笳十八拍。」
宋代.白玉蟾.赠陶琴师:「惠然为我鼓长琴,声里胡笳十八拍。」
宋代.严日益.题汪水云诗卷:「南冠楚囚血化碧,恨入胡笳十八拍。」
宋代.白玉蟾.琴歌:「琼楼冷落琪花空,更作胡笳十八拍。」
宋代.白玉蟾.赠蓝琴士三首:「弹尽胡笳十八拍,床头剑吼月三更。」
基本字义
胡(鬍)hú(ㄏㄨˊ)
1、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
2、泛指外国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
3、乱,无道理: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
4、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
5、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胡须。
6、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胡。”
7、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
8、姓。
基本字义
笳jiā(ㄐ一ㄚ)
1、〔胡笳〕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
基本字义
十shí(ㄕˊ)
1、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
2、表示多、久:十室九空。
3、表示达到顶点:十足。十成。
基本字义
八bā(ㄅㄚ)
1、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八面玲珑。八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